
一、分类地位
界 (Kingdom): 动物界 (Animalia)
门 (Phylum): 棘皮动物门 (Echinodermata)
纲 (Class): 海胆纲(Echinoidea)
目 (Order): 拱齿目(Cidaroida)
科 (Family): 刻肋海胆科(Temnopleuridae)
属 (Genus): 角孔海胆属 (Salmacis)
种 (Species): Salmacis sphaeroides
变种 (Variety): variegate
二、生物学特性
Salmacis sphaeroides 的外形呈近球形,较为圆润,外壳表面覆盖有许多长而细的刺。其“杂色”或“variegate”指的是外壳的颜色和刺的颜色呈现不均匀或斑驳的图案,通常由深色和浅色交替构成,这样的颜色变异使得其在外观上更具装饰性。刺较长,颜色呈现多样性,通常包括紫色、黄色、橙色和白色等,突出的刺是其显著特征。刺的长度和形状可以有所不同,表面可能呈现不同的颜色和斑点。体色的变化(“variegate”)使得这种海胆与其他种类区分开来,常见的颜色组合有黄色、橙色、紫色和白色等。这种色彩的变化通常为自然的环境适应和种群特性表现。
杂色角孔海胆的口器较小,杂色角孔海胆的口径/壳长为0.28,低于马粪海胆(0.31~0.33)、细雕刻肋海胆(0.324)、哈氏刻肋海胆(0.301)以及芮氏刻肋海胆(0.337),这说明杂色角孔海胆的口器与其他几种海胆相比较小。体腔隔膜较为坚硬,这是不同于其他海胆的特征之一。每个步带板的外缘有3~4个小的圆形凹孔,这是角孔海胆的海胆特有的形态特征。管足孔每3对排列为一弧,这与刻肋海胆中其他几种海胆管足孔的排列方式是一致的。杂色角孔海胆与刻肋海胆属亲缘关系较近。
三、分布特征
(一)地理分布
Salmacis sphaeroides variegate 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珊瑚礁区域,尤其是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海域。它们的分布范围包括:东南亚的珊瑚礁、菲律宾、印度尼西亚、马来西亚等地、澳大利亚的热带海域、太平洋岛屿(如斐济群岛、夏威夷等)
(二)栖息环境
这种海胆通常栖息在温暖的浅水区,常见于珊瑚礁、岩礁以及沙底的环境。它们通常出没在海水较为清澈的区域,水深一般为10米到30米,喜欢栖息在岩石缝隙中或珊瑚礁的底部。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