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首页 | 站点收藏

科学研究

汕尾市海洋产业研究院

当前位置: 部门主页 >> 科学研究 >> 汕尾市海洋产业研究院 >> 正文

【海胆标本数字化博物馆】17星肛海胆(Astropyga radiata)

发布日期:2025-07-11               点击:

一、分类地位

界:动物界(Animalia)

门:棘皮动物门(Echinodermata)

纲:海胆纲(Echinoidea)

目:管齿目(Aulodonta)

科:冠海胆科(Diadematidae)

属:星肛海胆属(Astropyga)(可能因分类体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,但在此处采用此属名以对应学名)

种:星肛海胆(Astropyga radiata)

二、生物学特性

星肛海胆的壳低而薄,稍柔韧,最大者直径可达20厘米。壳面布满棘刺,这些棘刺是中空的,易碎,但断掉的棘刺可再生。棘刺的表面有纵沟棱和螺旋式排列的细刺环。星肛海胆的壳面颜色样,包括灰褐或灰紫色,间步带的裸出带及其分枝为暗红色,区划为一美丽的星形区域,这是其重要标志之一。反口面步带隆起,间步带相应地低陷。步带板由小板构成的复板构成,大小不等且相间排列。管足孔每3对排列为一弧,大标本的管足弧几乎成水平位置。

内部构造:星肛海胆的内部结构复杂,包括一个由钙质骨骼构成的壳和一系列内部器官,如消化系统、生殖系统等。其消化系统包括一个用于咀嚼食物的口器(亚里士多德提灯),使其能够有效地摄取和消化海底的微小生物和藻类。星肛海胆的生殖板很狭长且大部分裸出,眼板接触围肛部,围肛板排列为一环带,中央为膜质而裸出。

生活习性:星肛海胆主要栖息在海底的岩石或沙质底质上,利用管足进行移动和觅食。它们通常以底栖生物和藻类为食,通过口器将食物送入消化道进行消化。星肛海胆具有避光和昼伏夜出的特性。白天,它们通常隐藏在岩石或沙质底质中以避免天敌的捕食;夜晚,则出来觅食和活动。星肛海胆的刺端可能有毒囊,这为其提供了额外的防御机制。

三、分布特征

星肛海胆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南海和北部湾等海域,是这些区域的习见种。

在国外,星肛海胆在印度-西太平洋区域也有广泛分布。这些区域的海底地形复杂,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。


上一条:【海胆标本数字化博物馆】16棒棘锯头帕海胆(Prionocidaris baculosa)

下一条:【海胆标本数字化博物馆】15东洋角头帕海胆(Cidaropsis orientalis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