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分类地位
界:动物界(Animalia)
门:棘皮动物门(Echinodermata)
纲:海胆纲(Echinoidea)
目:拱齿目(Camarodonta)
科:刻肋海胆科(Temnopleuridae)
属:刻肋海胆属(Temnopleurus)
种:细雕刻肋海胆(Temnopleurus toreumaticus)
二、生物学特性
外观与结构:细雕刻肋海胆的壳体坚固且形状变化较大,从低半球形到高圆锥形不等。壳的直径通常为45厘米,但也可能达到更小的尺寸。壳的表面覆盖着密集的棘刺,这些棘刺在反口面短小且尖锐呈针状,口面则较长且略弯曲,赤道部的大棘最长,末端宽扁成截断形。壳的颜色多样,包括黄褐、灰绿等色,大棘在底色上通常有34条红紫或紫褐色的横斑,但也有个体全为白色。
内部构造:细雕刻肋海胆的内部结构复杂,包括步带、间步带、顶系等部分。步带稍隆起,宽度约为间步带的2/3。赤道部以上各步带板的水平缝合线上有大而显明的三角形凹痕,管足孔每3对排列为一弧。赤道部各步带板有一个大疣、一个中疣和多数小疣,间步带板缝合线上的凹痕更为显著,各间步带板上有3个大小相等的疣、排列为一横行,另外还有多数中疣和小疣。
生活习性:细雕刻肋海胆主要栖息于海藻分布较多的泥沙质海底。它们利用管足在海底爬行,寻找食物和适宜的栖息地。细雕刻肋海胆是杂食性动物,食物包括藻类、有机碎屑和其他小型海洋生物。
繁殖方式:细雕刻肋海胆的繁殖方式主要为产卵和受精。在繁殖季节,雌性和雄性海胆会释放精子和卵子到海水中,受精卵在水中结合后发育成幼小的海胆。这些幼小的海胆经过一段时间的浮游生活后,会定居在海底并开始生长。
三、分布特征
国内分布:细雕刻肋海胆在我国南北各海均有分布,从北边的大连到南边的海南岛都能找到其踪迹。
国外分布:细雕刻肋海胆在印度-西太平洋区域分布极广,包括红海、桑给巴尔、爪哇和日本等地。此外,在新世或中新世地层中也发现了其化石记录,这表明细雕刻肋海胆在地质历史上具有较长的演化历史。


